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干好監督工作新事業——在集團“兩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發布日期:2015/6/17 14:18:30 | 瀏覽次數:4760 來源:張俊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去年,集團黨委牽頭,監事會、紀委、財務總監、審計部門參與,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優化完善大監督體系。出臺了“指導意見”,增訂、修訂了7項制度,依據這些制度進行了機構的調整和人員的配置,動靜比較大,目的是強化以決策為主線的權力運行全過程監督,形成權力與監督相對等的企業治理結構和有效機制,推動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到目前,已經全部明確了任務,簽訂了責任書,具體到人,安排了專題培訓;前不久召開了監督工作聯席會議、黨建紀檢工作會議,分別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今天召開“兩監”工作會議,部署了今年的兩監工作。這樣,集團的“大監督”工作進入了實際運行、取得效果的階段。為此,我講幾點意見,與大家共勉。主題是我們從事監督工作,一定要有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做一項新的事業,不僅要盡到責、履好職,而且要干成事、立好業。
一、燃起創業激情,放開手腳立好業
優化大監督體系、強化全面監督是一項新的事業。對于集團來說,這是市場化進程的一部分,是進一步授權放權的前提和保證,是落實國企改革、優化治理結構、提升治理效力、建設現代企業的重要舉措,將在夯實集團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根基中發揮巨大作用。所以,集團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做到目前這個樣子。接手這項工作,對于大家來說也是新的,在座的各位大都是從經營管理業務轉崗過來的,沒有專門做過監督工作,也沒有經歷過象現在這樣全面深入監督的事項。
集團交給大家的是一個重要的使命。到今天為止,大家都履新了、簽了責任書、領受了工作任務,集團優化大監督體系、強化全面監督這件事就交到大家手上了。這件事成與不成,效果如何,就看各位的履職了。我要重點強調的是,大家一定要明白,集團交給大家的,絕不僅僅是責任書中列出的幾個指標、工作計劃中的幾項任務,而是一項新的事業、一個重要使命。大家所在的崗位上擺著的是不斷完善、創新監督工作的課題,透過責任書的指標、工作任務的要點,你們肩上擔負的是深化改革、強化監督的使命。我們做專職工作的人,可能習慣于更多地去關注明確的任務、具體的事項,容易忽略了背后的目標、導向、原則等深層的內容、要求,建議大家再仔細地研讀分析責任書、規定崗位職責的制度、黨委的指導意見,深入領會字里行間包含的方向、原則、決心,更好地理解把握肩負的職責、使命。
所以,你們肩上的責任是大的,擔負的任務是重的,也會有艱辛,需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拿出干一番事業的決心、再次創業的激情,投入到落實工作中。一是要以集團優化大監督體系、強化監督工作的總體目標為己任,善于分析形勢,找出重點、難點,下功夫去攻克突破,不是只盯著責任書上的指標,滿足于完成要考核打分的幾件事。二是要以責任書、崗位制度和黨委指導意見中的基本取向和原則為準繩,敏銳及時地預見影響作用,區別良莠,敢提敢糾,而不是只顧著考核中要提交的文件資料。三是要以持續地探索、創新為路徑,發現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研究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尋找新的方法、完善工作機制,而不是機械地、例行地、簡單重復地開展工作。四是要以不斷的學習、實踐、總結完善為基本方法,豐富經驗、鞏固成果,而不是順其自然,事到臨頭再翻書。
二、破除畏難情緒,放下包袱盡到責
改革創新是復雜的任務,干事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長遠的打算,長久地堅持。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現在是開頭,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好頭,首先要破除畏難情緒,放下包袱去履職盡責。
把大家安排到現在這個位置上,從事監督工作,會有人不太樂意,有所顧忌,存在一些畏難情緒,心里有些打鼓。我們分析一下,無非三種情況:一是自己心里沒個譜,原則怎么掌握、關系怎么處理、方式方法怎么拿捏等等,都不是太清晰,就會有點發虛;二是顧忌監督對象不待見、不配合、不支持,工作開展起來會有點別扭、不那么順暢;三是擔心在委托人與監督對象之間,顧了這一邊顧不了那一邊,弄得兩頭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一時產生些畏難情緒可能不奇怪,但揮之不去就成了問題,會影響對待工作的態度和熱情,影響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其實,這是不正確、也是不必要的,要及時破除掉。一是我們自己要先直起腰來,正常履職,坦坦蕩蕩,有制度撐腰,有職責、有授權在身,可以理直氣壯;我們秉持公心,按規則辦事,沒有什么可畏手畏腳的,真要遇到個別人躲著、防著、藏著、掩著,那也是人家不夠坦蕩,心里發虛的該是他們而不是我們;關鍵還在我們的工作態度和方法,有沒有這份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是不是熟練掌握了工作制度、原則、流程。二是要看到我們的干部絕大多數是有素質、明事理的,分得清好壞善惡,尤其是我們的制度很明確,道理也講清楚了,相信他們會守規矩,也是能理解、給支持的,何況你又不是去找碴,而是提醒人家一些沒有關注到的問題、可能出現的疏漏,幫助更好地決策和執行,防范可能的風險。三是堅持員工與企業共成長同發展的原則和標準,不做墻頭草、兩邊倒。員工與企業之間在利益、需求及實現途徑上既有一致也存在差異,企業治理的核心就是激勵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約束與企業發展不一致的行為。監督工作中,堅持共同成長發展的原則和標準,提出意見建議有理有節、有根有據、真心善意,不僅服人而且還幫助人,沒有什么可擔心的;遇到問題坦誠布公、充分溝通,總能找到那個一致點、共同點。怕的恰恰是你原則立場不堅定、不一致,雙重心態、兩頭迎合,那就難免顧此失彼了。
三、刷新從業觀念,敢做敢當履好職
干事創業、改革創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要更新對從事監督工作的一些陳舊看法和觀念,否則難以釋放出內在動力、難以燃起干事創業的激情,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也可能成為一句空話。這些過時觀念,比較典型的有三種:一是監督工作礙手礙腳,影響效率、妨礙績效;二是監督工作不見業績,出了力也不討好;三是監督崗位不受重視,是個閑職,有職無權、有心無力。
應當承認,這些觀念的形成不是沒有原因的,但在當前卻是已經過時、陳舊的。要看到,近來,監督工作從宏觀到微觀,無論在作用、地位上,還是在程度、規模上,都正發生著巨大的、深刻的變化。相應地,我們從事監督工作的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再用那些老舊的、過時的觀念對待新趨勢、新要求了。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該翻篇、刷新了。
關于加強監督是不是影響效率,我在去年半年工作總結會上講清楚了,這里說說是不是妨礙監督對象的績效。監督工作無論是拾遺補闕還是勘誤糾錯,對于決策和執行都是積極有效的促進,更加民主、科學的決策和更加規范有力的執行,是對提升績效的直接幫助,同時也利于防范或降低企業風險和職業風險,不僅是績效的保證,還是職業成長發展的有效保護和幫助。可以說,是功在企業、利在長遠、惠及同事、德佑一生的好事,值得傾心傾力地下功夫,干出一番事業來。
監督工作自身的業績怎么看?一要樹立全面的業績觀, 不能只以贏利數字來論業績,對不同類型的職責崗位也是有區別的。在我們的考核體系中,業績的衡量指標是清楚的,寫進了考核制度和責任書中的,對經營管理者的考核,除了贏利數字,更注重的是可持續發展;對監督工作的考核,可持續發展的占比更大。二要看到,監督也會帶來贏利,通過降低成本、減少損失的形式來提高贏利水平、提高利潤率,只不過贏利并非監督的主業,不能用它來衡量。
至于監督崗位是不是個閑職,我想不用多說,看看責任書就很清楚了,這是跟以往不同的。在以前,監督責任目標比較含糊,沒有這么清晰,考核評價也是主觀方式較多,履職評價彈性很大,有閑一點的余地,現在沒有了。再看看我們這次完善監督工作的動靜、調配人員數量和強弱也就清楚了。我們的目標是在企業治理中監督與權力的運行相對等,為此動用了多方力量、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采用制度先行的方式、配置了不少的人員,而且是業務崗位的骨干力量,我想,更多的就不必多說了。
四、加強職業修煉,入行在行干成事
干好這份新事業,需要成為一個行家里手,加強職業修煉是必然的事情,也是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的一個重要體現。
一是要多學習,堅持學習。從事一項新職業,要學的東西很多。干好監督工作,既要學習監督自身的知識、方法,監督工作的政策、制度、流程,也要學習被監督事項的相關知識、政策、制度規定、流程、方法等等,越了解熟悉監督事項就會越在行,職業敏感性、預見性就越強,開展監督就會越主動越自如。學習要長期堅持,不能了解了當前的知識、政策、規定、指標、流程,就滿足了。現在的世界變化快,創新發展很迅猛,監督工作正處于變革創新期,政策、制度、標準、方法、領域、技術等等方面的創新很多、更替很快,不及時去了解掌握這些新東西,即使入了行也會很快就落伍,更不用說職業化了。二是要多研究,深入規律。從事一項新的工作,遇到一些情況、問題甚至難題,是避免不了的;進行一次創業,碰到一些阻礙、出現一些瓶頸、經歷一些坎坷,也不奇怪。解決之道就是多研究,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了解,從掌握的豐富資料數據中分析尋找事情的特點,把握變化發展的趨勢、規律,你就有了劈山開路的工具。比如,掌握了違規情況出現的特點和規律,就可以早預防、早提醒、早糾正。三是要多交流,善于總結。加強職業修煉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多與同事交流、與其他監督工作交流、與監督對象交流,廣泛獲取信息、分享他人的經驗和智慧。同時,也要注意整理總結自己經歷的工作,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經驗,提升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用來交流、共享,在智慧的碰撞中不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