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就是命令,效率就是擔當
發布日期:2020/6/25 21:29:54 | 瀏覽次數:12090 來源:黎明長龍公司4月20日,長龍公司北京研發中心下達了赴秦皇島、灤縣、曹妃甸、密云和興隆等地進行微機監測調試、開通及升級改造的命令。距上次京廣線連續奮戰10余夜晚還不足2日的休息時間,雖然很疲憊,但研發中心沒有絲毫推脫分3路又出發了,因為大家深知工期不等人,開通就是命令。
榆關電廠站是津山線引入電廠的重要節點,對于國鐵服務于地方具有重大意義。開通在即,王勇和程猛猛兩位工程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調試設備,協助電務段查找故障。隨著榆關電廠站的開通,又即刻轉戰曹妃甸,配合電務段及工程部門進行曹妃甸南站和北站的升級改造。
柳村北站是公司使用維博道岔功率傳感器和軌道組合采集方式的第一個站,加之唐山電務段要求周四必須開通,算來只有3個天窗點可供使用,每個天窗點又僅有3個半小時,時間異常緊迫。張驪和崔寬每天點前2個小時到工區,點后很晚離開,為的就是爭取時間抓緊調試,保證設備的順利開通。調試工程中,更是監測到4235區間信號機2次滅燈故障,還為故障處理提供了可靠的現場技術支持。柳村北站地處津山線北京局和沈陽局的交界,一旦發生設備故障,影響很大。開通并不意味著結束。柳村北站調試完,張驪和崔寬又趕赴200公里外的灤縣繼續處理故障及工程遺留問題,一干又是一個通宵。
此時的另一組,市場部與北京研發中心的“混搭”王慧生和劉軍也沒有停下腳步,他們轉戰于京通線和京沈高鐵的下河站、燕落站、兵馬營站、興隆西站和6號中繼站,站間距離遠,山路難行,哥倆每天披星戴月,前后行程幾百公里,配合幾個工程單位,既要調試又要講解如何配線,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有一種奮斗叫集體奮斗,有一種力量叫眾志成城。無論是轉換崗位的王慧生、蔡雨厚,還是北京研發中心的其他人,在疫情的當下,他們沒有推諉、沒有懈怠,更沒有因環境艱苦而降低對工作的標準。時間不會停下腳步,工作還將繼續。正因為有這樣一群人,長龍公司的各項工作才能更好的得以實現,才能具有長久的競爭力。